朋友截了一段和教授的對話,這段話讓我跟他都很有感觸。教授是他在藝術學院的老師,在圈內也是號人物。
.
教授說:「一個人的『才學』分為才和學兩部分。『才』是『才華』,是天生的,後天不可增長;『學』是『認知』,能力上也是天生的,但這個天生的能力卻是可增長的能力,它會隨著認知增加、眼界提高而越來越廣闊和高級。所以你會看到有些人,有與眾不同的才華,但是他對事物的表述能力似乎並不厲害;有些人一開始可能不起眼,但越來越顯示出綜合能力的卓越。在我看來,女孩子有才華已經很不錯了,但對於男人而言,僅有才華是不夠的,會很痛苦。男性世界的競爭超級激烈,不但才華多樣化,認知也多元化。」
.
教授的這番話放在如今的職場上我覺得是很好的註釋。為什麼事情做註釋?為如今高端位階依然多數是男性做註釋。身為女人也跟很多女性工作者接觸過,我深深明白所謂「有才華已經很不錯了」的意思。多數有才華的女人會比單有才華的男人更快嘗到甜頭,以致於女人會覺得這樣就已經夠用了,於是在安逸中放棄了不斷精進學習的可能與慾望。
.
還有一個中斷女性不斷在「學」方面增加認知的主因就是結婚生子。同樣的一段話我跟某人也做了番討論,他說才學不分性別,看的是一個人對事物的堅持能力。男性的世界中不乏才學程度相當的人,那麼此時拼的就是面對挑戰、壓力、不安等等各種負面情緒的處理能力。性別反轉這個道理依舊成立。唯一的差別就是,男性很少主動選擇步入家庭,但多數女性會自動選擇步入家庭。這麼說不是意謂女性就"必須"步入家庭,而是做這樣的選擇更容易逃避職場上的殘酷,於社會觀感來說,女人做這個選擇也合情合理,所以選擇的人多數是女性。
.
「你的意思是.....即使結婚生子,並不意謂男性自此步入家庭?」我問。
「是的,但很多時候女性覺得結婚就是步入了家庭。在自己的理想與家庭之間,她會選擇偏重後者。但男性可能不是,他會持續在自己的理想中馳騁,而這整個社會包含女人都認為他也必須這麼做,因為他的社會地位往往也決定他在家中的地位。」某人說。
.
按照與某人討論的方向來看,我嘗試著打破性別這個因素,以個人來看,這世界的競爭確實是超級激烈的,如教授所說「不但才華多樣化,認知也多元化」。個人想在社會取得好成績,一路堅持理想直到生命的盡頭,需要付出很多心力,以及不輕易被一件事打斷便停止追求的決心,這件事可以是很多藉口或理由,並不僅限於婚姻。
.
最近在追一檔綜藝叫做《樂隊的夏天》。因為去年也有追,所以今年第二季也就看了起來。不管是去年還是今年,看《樂夏》時我內心總會浮現這樣的感觸:那些男孩不管年輕的還是中年的,各個都對音樂、樂團充滿血性。他們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之餘延續這個興趣的,儘管這個興趣並不賺錢,他們甚至還得在家人的反對下靠其他收入養著它,卻依舊沒有中斷玩樂團的夢想。反觀女人呢?我們看看自己身邊周圍的婆婆媽媽、結了婚的朋友們,有多少人還把年輕時喜歡的事情延續下來?太少了,甚至可以說沒有。
.
也許不是女人處處犧牲才換得男人得以追夢,真實情況恐怕是女人在做選擇時就已經自我放棄追夢的權利了。回頭看看某人,我開始慶幸自己有一位認同女人即使結婚也不必步入家庭的伴侶。
.
/有些人的夢想就是步入家庭
/那樣我也覺得很好
/重點在於”是自己想要的”
.
#katesmurmur